某國空軍為了減少轟炸機被擊落的機率,
他們對轟炸機受攻擊數據展開調查,
結果發現,
轟炸機的機翼是最容易遭受攻擊的位子,
而機尾是最少被攻擊的位子。
為了減低被砲火擊落的機率,
有一方的人提議「應該加強機翼的防護」,
來改善防禦能力;
可是有另一方的人認為「應該加強機尾的防護」才對
你站在哪一邊呢?
A.加強最容易受攻擊的機翼
B.加強最少受攻擊的機尾
噠噠~
答案是B!
因為能統計到數據僅是
「沒有因彈火射擊墜毀並安全返航」的轟炸機,
假設所有中彈的彈著點,
會平均分佈於機身各處,
雖然「機翼中彈數量多,
但能安全返航」;
換句話說,
彈著點少的機尾,
並不是被擊中的機率小,
而是一但被擊中,
造成的傷害往往無法返航,
因此不會被我們看到。
這便是
《倖存者偏誤 Survivorship Bias》
只有存活下來的人才會被我們看到,
因此分析資訊時,
很可能忽略那些被淘汰的競爭者,
造成對局勢的評估過分樂觀,
甚至導出完全相反的結論!
上述的問題是真實存在於—
1941年美國空軍的事件,
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 亞伯拉罕·沃德教授,
運用他的知識為美軍提供建議,
堅持加強機尾的防護,
讓更多的軍人倖存於沙場。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佈滿倖存者偏誤,
煙癮重的人覺得—
隔壁老張、老李、老王抽煙一輩子,
現在七十幾歲還不是好好的?
然而卻忘了雖然他們健在,
但不能證明煙對人體無害,
因為在你沒看到的地方,
有很多你不認識的老張、老李、老王,
他們因為長年抽煙而罹癌過世,
而死人是不會說話的。
媒體鋪天蓋地報導成功人士,
讓人覺得創業容易、有跡可循,
但事實是幾百萬倍失敗的人你看不到,
因為媒體也不會報導那些失敗者。
「倖存者偏誤」
它是邏輯錯誤、統計錯誤,
也是人性的弱點,
我們依賴「顯著訊息」,
較少考慮「不顯示訊息」,
甚至忽略「沈默訊息」。
沒有完美消除倖存者偏誤的辦法,
但在採取大行動時,
同時觀測正負面樣本做好準備,
向成功人士學習如何成功,
更從失敗的人總結為何失敗。
Comments